欢迎访问本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工作综述
日期:2017-01-03 00:00:00   发布人:lnmjysyj   浏览量:[]    分享到

2016年,本中心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相应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甘肃省“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向南发展”的文化战略,以学校内涵建设和升本工作为核心,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切和支持下,研究中心成员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认真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研究任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2016年度工作业绩

(一)《陇南文化研究》质量逐步提高

本年度圆满完成了内部学术期刊《陇南文化研究》(第五、六辑)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心负责人全程参与了组稿、审稿、编辑和印刷出版的各项工作,在内容上以本年度我校重要学术活动成果为重点,得到国内部分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刊登了部分学术水平高、影响较大的高质量文章。刊物出版后,及时寄送给省内外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和研究员,同时在研究中心田野考察交流过程中向相关部门赠送杂志,进行广泛交流和征求意见等工作,以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刊物继续突出陇南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辐射周边,质量稳步提升,得到许多校外专家学者的良好评价。

(二)积极发挥网络交流作用

积极发挥网络在学术研究中的桥梁作用,及时更新网页内容,通过网络发布本中心的学术活动,宣传本中心的教学科研成果,为研究员提供必要的学术信息,加强了与校内外研究员之间的联络。本中心网站也得到省内一些著名学术机构关注,获得良好评价。

(三)按计划组织田野考察活动

2016年10月至11月,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根据年度研究计划,组织了本年度田野考察工作。本年度考察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前两年西汉水流域、渭河流域、嘉陵江流域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研究视角和范围,对白龙江流域和川北嘉陵江下游、涪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初步考察,逐步形成和完善有关陇东南历史文化研究和民俗民艺研究的文化资源网络,将我校的地域文化研究推向深入。

第一次考察于10月1日开始,考察队从成县出发,经武都沿白龙江逆流而上,从宕昌县两河口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继续沿江而上,分别对舟曲、迭部、郎木寺等地的历史遗迹、民俗民艺等进行了考察。接着转入洮河流域,对碌曲、合作、临潭、卓尼、岷县等地的文化和民俗民艺进行调研考察。然后,又沿小岷江顺流而下进入宕昌,对哈达铺纪念馆、三国古栈道、大河坝藏族村寨等进行了考察。最后,又沿白龙江进入武都,对前村、大李家等史前古文化遗址,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10月7日考察结束。本次考察活动的收获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一,对白龙江流域的考古文化遗址分布及其文化属性建立了总体认识,对我们研究远古时期西北地区氐羌文化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二,对白龙江流域的地形地貌、民居建筑、民族服饰、古城遗址、民俗文化建立了初步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陇东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民艺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三,本次考察收集了一些较珍贵的原始图像资料和书籍、文献资料,对后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四,通过本次考察,有利于将西汉水、渭河、白龙江、洮河等流域的历史文化有机联系起来,建立纵横交错的文化资源网络,从而拓展和深化我校的地域文化研究。

第二次考察于2016年11月24开始,研究中心成员余永红、孙新民、刘吉平、杨广文组成的考察团队,对川北、陕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进行了考察。考察团队先后走访考察了绵阳市博物馆、北川羌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北川古羌寨、广元千佛崖石窟、汉中市博物馆、陕西理工大学博物馆、陕西理工大学校史馆等单位和遗址,11月29日考察结束。通过本次考察活动,获取了一些珍贵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开拓了我们陇南地域文化的研究视野,作为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的枢纽地带,陇南的民俗文化和周边地区有着紧密的关联,对本中心以后的地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举办考察研究专题展览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本中心精心筛选了考察过程中收集的陇东南一带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原始图片资料,举办了本年度专题图片展。内容包含了陇东南以及周边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址、陶器、青铜器、民俗、民间美术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本次展览浏览人数多,广大师生评价良好,丰富了校园文化,对宣传推广陇东南地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校内外逐步扩大了我校地域文化研究的影响。

(五)参加重要的学术研讨活动

2016年3月29日——4月1日,本中心主任余永红应邀参加了“西和县档案文化旅游资源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研讨会”,提交论文并进行了主题发言,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肯定。

2016年8月3日——4日,第八届乞巧女儿节及乞巧文化论坛在西和县隆重召开,本中心研究员余永红、蔡副全、刘吉平等提交学术论文并应邀参会,展示了我校地域文化研究的整体实力。

2016年8月4日至7日,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陇南师专共同主办的2016杜甫与秦陇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和陇南师专举行。6日上午8时开始,会议第二阶段在我校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司跃宁以及本中心研究员蔡副全、蒲向明等参加会议,并进行了交流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016年11月19日——21日,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余永红教授、秘书长刘吉平副教授应邀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文艺学暨创意产业全国学术研讨会”。余永红主持第三场发言,刘吉平在本场作了“意识、仪式:民间展演中文学与美术的互动互融”的发言。余永红在第四场作了题为“突出整体联合意识,深化地域文化研究”的主题性发言。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2016年11月24日——26日,由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武县委、平武县人民政府以及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在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我校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团队(余永红、孙新民、刘吉平、杨广文)在司跃宁书记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论坛。司跃宁书记作为嘉宾代表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司书记在发言中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详细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白马文化研究、白马藏族人才培养、白马藏族艺术创作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研究中心主任余永红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2016年11月18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承办、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协办的“西部音乐发展高峰论坛”在兰州市人民政府主楼会议厅举行,本中心副主任孙新民副教授受邀代表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会议期间,孙主任向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基本情况,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地域文化研究的影响。

同时,本中心坚持不定期进行一些专题研讨活动,对陇南、陇东南及周边一带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就有关研究方法和学术热点问题进行切磋,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形成了竞争意识。这些研讨活动不仅增长了研究员的见识,拓展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研究水平,同时通过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地域文化研究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六)取得了较丰硕的科研成果

2016年,本中心研究员通过深入考察,潜心研究,在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学术著作、科研奖项等方面均有新突破:

1、科研项目:

(1)由本中心主任余永红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陇东南区域民间美术的文化历史特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成果,发表CSSCI论文1篇,省级论文3篇。本中心秘书长刘吉平副教授负责的科研项目《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地区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研究》进展良好,阶段成果突出,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CSSCI论文1篇,已通过中期验收。蔡副全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后期自助项目《陇南金石释录》进展顺利,已结项。

2、学术著作:

(1)本中心研究员余永红教授的专著《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研究》于2016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内外首次从美术的角度对白马文化的深入研究。

(2)本中心研究员余永红主编《中国白马人文化书系·服饰卷》于2015年12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在原《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服饰卷》的基础上,对白马人服饰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整理与研究,增强了理论性与学术性。

(3)蔡副全教授的《陇南金石释录》已经完稿,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学术论文:

2016年,本中心研究员在各类学术期刊、报刊、会议论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

(1)余永红:西汉水上游青铜器中的虎造型及其内在含义,《古代文明》,2016(1)

(2)蔡副全:张三丰、胡濙陇南踪迹考,《世界宗教研究》,2016(1)

(3)蔡副全:法藏敦煌P.5544册页释考——兼论P.5544与P.4022+P.3636残卷之关系,《敦煌研究》,2016(4)

(4)蔡副全:黄渚关太山岩画及相关遗迹考证——兼论嬴秦黄金来源,《民族艺术》,2016(5)

(5)蔡副全:《〈妙胜院敕碑〉释考——兼论天水、昧谷、西、邽之地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4)

4、科研奖励:

2016年10月,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评选揭晓,本中心研究员3人次获奖,在奖励等级和获奖数量上取得新突破,展示了我校地域文化研究的整体实力。

(1)本中心研究员蒲向明专著《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荣获一等奖。

(2)本中心研究员张芳专著《西汉水上游乞巧及乐舞研究》荣获二等奖。

(3)本中心研究员余永红系列论文《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研究》荣获三等奖。

(七)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1、由本中心研究员余永红、宋涛、杨广文主编的校本教材《应用美术基础》已编撰完成,即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校本选修课程《陇南民间美术》教学效果良好。

3、随着《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研究》的正式出版,校本选修课程《白马藏族美术文化》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2017年工作思路

2016年度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的学术层次还明显不高,研究领域、深度、广度也远远不够,科研成果的质量也无法和省内其他兄弟院校相提并论,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2017年度,本中心将继续努力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和甘肃省重要文化战略,紧紧围绕我校的升本目标,结合学校的学科课程建设,以陇东南的地域文化研究为核心,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团结校内外研究力量,充实科研队伍,力争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具体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组织好2017年度田野考察工作,重点组织好对陇东地区民俗文化的考察活动。

(二)完成1项教育部项目的中期检查验收工作;完成1项教育部项目的结项工作;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上有所突破。

(三)发表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15篇以上,力争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4篇。

(四)出版地域文化研究学术著作1部,校本教材1部。

(五)保质保量完成《陇南文化研究》的编辑出版工作,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

(六)完成校本选修课程《白马藏族美术文化》建设的所有工作,力争于2017年秋季正式开设。

(七)联合美术与设计学院,加强团队建设,整合资源,积极申报省级教学团队“陇南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

(八)联合美术与设计学院,以白马文化为突破点,积极开展陇南地域文化产业开发。

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2016年12月30日

上一条:我校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在徽县柳林镇进行文化考察
下一条: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举办图片展

返回首页】   【关闭本页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技术问题 | 法律顾问

版权所有@ 陇南师范学院 陇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 电话:0939-3201436   地址:甘肃省成县河东区陇南路34号(7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