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陇南古朴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陇南的民间艺术是陇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关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领域,随着目前陇南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也正在消失,所以理应加强对陇南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目前对陇南民间艺术的研究,多是零星的个体行为,没有形成全方位的集收集、整理、归类、陈列、研究为一体的整体研究模式,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机构。所以成立“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对陇南地域文化研究而言是一项十分迫切而有意义的工作。
陇南是南部气候的过渡地带,也是多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融合的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西南北文化在陇南地域交融互补,原始艺术文化的精神在这里延续,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民间艺术风格。陇南地域的文化主要体现了秦陇文化、氐羌文化、中原文化、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并存发展与交融互补,陇南地域文化整体上体现出秦陇文化的厚重雄强、氐羌文化的古朴粗犷、中原文化的典雅深厚、藏文化的神秘淳朴、巴蜀文化的绮丽浪漫。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陇南地域文化在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同时,也体现出南北地区文化之间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形成鲜明的过渡性地域色彩。民间艺术作为陇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体现出以上独特的地域文化个性,不仅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而且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部分艺术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集中研究力量,利用区域文化优势,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陇南文化建设中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陇南地域民间艺术的系统研究,也是地方高校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高校与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的联系,服务社会。同时将研究成果与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建设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声誉。而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必将使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介环节,发挥重要的学术作用。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层次提升的标志,我校的部分教师虽然已参与陇南民间艺术的研究,但个体行为较多,缺乏团队意识和面向社会的全局意识,所以也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学校的教学科研要发展壮大,内涵建设要不断提高,成立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也是必要条件,这样可以因此集中学校科研力量,利用社会学术力量,发挥团队优势,提高研究水平,从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声誉。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陇南师专作为陇南唯一的地方高等院校,理应承担起陇南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在陇南师专成立“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既有利于陇南地域文化研究和建设,也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声誉。
同时我校美术系、音乐系的部分教师已有较为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产生了较为丰硕的前期成果,出版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专著4部,发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40多篇,作为陇南高校的教师,有便利的条件深入陇南各县区和周边地区进行考察研究。所以在陇南师专成立“陇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同时具备了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1、顾 问:王宏恩(西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田卫戈(西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李彦荣(西北师大音乐学院教授)、王骁勇(天水师院美术学院教授)。
3、副主任:孙新民(分管音乐)、蔡副全(分管美术)
(1)校 内:余永红、蔡副全、刘吉平、赵长志、宋涛、张永权、豆海红、李怡、孙新民、周光远、周新美、张益琴、张芳、王彤彤、杨雪晴、王瑞、石国强。
(3)西和县:黄英、杨克栋、王卫红、彭战获、袁智慧、魏旭、王钊、魏泽民、牟耀武、陈长江、剡焱。
1、对现存的陇南民间艺术遗产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归类、陈列和研究;首先通过购置民间艺术品实物、拍摄音像资料、建立资料系统、建设陈列室、举办专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全面的挖掘、搜集和整理,形成全面、丰富、系统的资料库;同时对各类民间艺术进行专题研究,以学术著作和专题论文的形式产生系列研究成果。
2、对陇南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通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建设性意见,与地方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等文化策略相互协同,促进陇南各县文化部门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意识。
3、积极申报相关研究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提高研究水平。
4、开设富有陇南地域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加强学科与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5、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专题展览等,丰富活动形式,提高研究效率。
6、系列研究成果的形式: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实物资料,录象资料,图片资料,制作程序、方法,陇南民间艺人名录等相关的原始文字档案资料等。
1、详细制定年度研究计划和阶段研究计划,明确各年度和各阶段的中心研究任务。
2、通过田野考察,对现存的陇南民间艺术遗产的实物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归类、陈列,无法收集实物资料的类型通过拍摄影象、图像资料的形式完成。
3、通过田野考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程序、包含的民俗文化含义进行全面细致的采集和整理,形成与实物、图像资料对应的原始文字资料。
4、通过田野考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制作程序进行全程拍摄,记录原始真实的过程,形成影象、图像资料。对陇南各县区的著名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进行系统的普查记录,形成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库。
5、充分利用陇南各县文化部门以及研究人员的现有资源,占有尽可能多的研究文献资料,加快研究进度和提高研究效率。
6、联合陇南各县的地方研究人员,发动陇南各县的原礼县师范、成县师范、陇南师专的毕业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行政力量,形成强大的研究梯队。
7、通过专题研讨、学术讲座、专题展览等活动,加强与外界学术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提高研究质量。
8、将研究的视野扩展、辐射到陇南周边的四川、陕西、甘肃其它市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加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9、对陇南民间艺术的各个类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的形式形成系列成果。
10、开设陇南民间艺术文化类的选修课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11、将优秀的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和交流,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
1、在近3年内,基本形成充实完善的陇南民间艺术实物、图像资料、音像资料系统,并通过整理、归类后,通过陈列室展览的形式,发挥教育与宣传的功能。
2、在近3年内,申报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
|